时间:2020年06月29日 来源:互联网
每一位妈妈在生宝宝之前,都会写上满满一张纸的待产清单,而这其中,一定少不了奶瓶的身影。
的确,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广告上,形状各异、外观可爱的奶瓶,随处可见。因此也在无形中给了妈妈们一种“奶瓶是必需品”的错觉。
待产包里真的必备奶瓶吗?
产后没奶是打算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最为担心的事。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会告诉妈妈:“前三天是没有奶的,所以一定要准备奶粉和奶瓶哦。”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乳房从孕中期就开始可以产生乳汁了,一直持续到产后1-2天,被称为泌乳I期。所以一般情况下,***奶水从产后第 3 天开始就慢慢变多,少数人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推迟几天。
刚开始只有几毫升,水珠样大小,这就是宝贵的初乳。虽然量少,但却弥足珍贵,滴滴都是精华,当中含有及其丰富的免疫因子,为初生宝宝提供周全的免疫保护。
更有趣的是,足月婴儿皮下脂肪为棕色(正常人皮下脂肪为白色),是很好的能量储备,健康足月的宝宝出生前一两天即使没有吃进东西,也可以靠这个度过。
所以***乳汁供应跟宝宝的需求是完全匹配的,只要妈妈在产后频繁有效的哺乳,绝大部分妈妈都是可以喂饱宝宝的,完全不需要因为担心没奶而提前备好奶瓶。
使用奶瓶可能的危害
一、过早使用奶瓶容易造成乳头混淆。
混淆分为两种,一种是吸吮方式的混淆,一种是流速的混淆。
1、吸吮方式混淆:亲喂和吸吮奶嘴,是完全不相同的两种方式。
宝宝吮吸妈妈乳房时,他需要张大嘴巴,上下嘴唇外翻,含住大部分的乳晕。当吸吮时,宝宝的舌头和下颚开始有节奏的一起运动,舌头的上下波浪样运动在口腔内造成负压,使乳汁如滴漏般慢慢的流入他的咽喉,他有节奏的重复这个动作,当刺激出奶阵时,乳汁就是如水柱般喷涌而出。
而宝宝吮吸奶瓶时,奶瓶中的乳汁从奶嘴喷涌而出,因流速太快,宝宝会用嘴唇咬住奶嘴,舌头抵住奶嘴顶端。他不需要使用舌头和下颚有节奏的吮吸,而是使用舌头和下颚上下运动来吸吮的方式会使流速更快。
2、流速混淆:亲喂时,奶的流速有快有慢。
奶阵来的时候有大量的乳汁喷出,宝宝开始大口连续的吞咽。等奶阵过去,宝宝再调整为轻轻的小口吸吮。奶阵是脉冲式的,所以两次奶阵之间需要多刺激。而吃奶瓶呢,一直都是匀速的,没有快慢之分。
这两种混淆,前者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会出现妈妈乳头疼痛、皲裂、乳头变形等问题!后者则会导致宝宝在吃妈妈乳房时出现一开始愿意吃,但吃着吃着就哭闹打挺的情况。
不管是哪种混淆,如果不及时调整改善,最终都可能会造成宝宝拒绝妈妈、甚至拒绝乳房的情况。
二、过早使用奶瓶,可能会影响***奶量。
我们要知道,***奶量是由宝宝的食量决定的。只要妈妈们在产后频繁有效的给宝宝吸吮,大多数妈妈都是完全有能力喂养自己的宝宝的。
绝大部分使用奶瓶的宝宝都是混合喂养。之所以会出现奶量不足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是因为奶瓶的干扰:因为担心宝宝饿着,就直接喂奶粉,奶粉吃的快且多,从而导致宝宝吸吮母乳的次数减少,影响乳汁的分泌。
宝宝在妈妈乳房上吃到的奶就少了,***奶量自然也就下降了。所以不是因为奶少而吃奶粉,而是吃了奶粉之后、***奶量越来越少。
三、使用奶瓶,更易出现过度喂养
使用奶瓶喂养时,奶液的流速会匀速甚至快速。为了避免被呛到,宝宝通常都会本能地将舌头顶住奶嘴孔减慢流速,同时尽量大口吞咽,完全没有时间停下来。
等到自己再也不能吞下更多时,他已经摄入了超过胃容量很多的奶量。因此,宝宝因为吃奶瓶而过度喂养的情况普遍存在。
由此可见,奶瓶的过早介入,不仅不会帮到妈妈们顺利开启母乳喂养,反而还会导致喂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用奶瓶,可以用什么呢?
根据宝宝月龄与喂养情况的不同,有不同的选择:
1、对于新生儿来说,比起奶瓶,用喂杯、勺子喝奶会更好。
只要慢慢地喂,宝宝应该能喝够奶。尽管这样喂奶的时间比起奶瓶会长一些,但是等宝宝习惯了就好了。
2、对于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使用SNS喂管。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SNS并不是所有婴儿都适合使用,其使用有风险也有条件,需要谨慎。所以SNS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严谨使用,需要根据婴儿当时使用情况调整奶瓶位置及流速 孔设置(白色胶粒针孔数量)。并根据宝宝吃奶的反应及乳房排空度而放出SNS奶水。可能会有部分宝宝不适应而拒绝使用SNS。
3、5-6个月之后的宝宝,可以开始尝试学习使用吸管杯或鸭嘴杯了。
当然,奶瓶也不是洪水猛兽,一定不能用,如果已经是产后1-2月后,且每餐添加的奶粉比较多,根据宝宝和妈妈喜好,也可以用奶瓶喂养,但要注意正确的瓶喂方式,谨防过度喂养。
如何正确的选择以及使用奶瓶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使用奶瓶的情况,尽可能的模拟亲喂是首要原则。
1、建议选择宽口径奶瓶,因为它的奶嘴大小和形状跟妈妈乳房比较接近,同时便于清洗。
2、奶嘴的型号选择出奶孔最小的“ss”号奶嘴。出奶孔越小,宝宝吃起来越费劲,就能尽可能的降低流速混淆的风险。
3、在给宝宝喂奶瓶时,应让宝宝半躺着,不要完全平躺,也不要完全竖起来。大人的胳膊或身体要支撑好宝宝的脖颈和头,这样当奶瓶放进宝宝嘴里时,也就不用竖太高了。
4、奶瓶竖起的角度,跟宝宝面颊水平的夹角大概在30到45度左右,这样奶水流出的流速不会太快,是比较舒适的。
瓶身的位置要居中,不要向左或向右偏移,以免奶液从嘴角溢出。奶瓶放的尽可能水平,可以避免因奶瓶竖的过高而导致奶速过快的问题。
5、喂奶瓶时,尽量引导宝宝先张大嘴巴、主动含上奶嘴,而不是硬生生地直接塞进宝宝嘴里。
6、喂奶瓶的过程中,适时拔出奶瓶歇息一下(或者把奶嘴向下折叠一下),让宝宝暂时吃不到奶,在一次瓶喂中停顿几次,这样做就是在模拟亲喂时的奶阵间隔。
既能让宝宝体验到营养性吸吮,也能感受非营养性吸吮,并且也给了宝宝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到饱足感,而不是等到吃撑了才意识到饱了。
什么时候就不需要再使用奶瓶了呢?
研究显示,出牙的宝宝用奶瓶饮用乳类或含糖液体时易发生龋齿,尤其是夜间躺睡时。与亲喂母乳或者用杯子喝不一样,用奶瓶喝,会让宝宝的牙齿一直浸泡在奶等含糖量很高的液体中,因此很容易造成龋齿。
所以,为了保护孩子们牙齿的健康,减少由于过度使用奶瓶而罹患龋齿和耳部感染的风险。
各大权威机构建议,在宝宝6个月之后,可以先开始尝试从奶瓶过渡到吸管杯。等吸管杯使用的熟练发之后,再慢慢开始学习使用敞口杯。
如果孩子接受度比较高的话,家长们也可以直接引入适合小宝宝抓握的敞口杯。
对于大部分宝宝来说,1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坐好,抓住杯子,因此能掌握用杯子喝水喝奶的技能了。
所以如果孩子一直使用奶瓶,那么应该在12-15个月龄的时候尝试停止使用奶瓶。
把母乳喂养知识放进待产包
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妈妈在怀孕期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即使在她们心里已经计划好了要母乳喂养。
妈妈们准备待产包,是希望在宝宝顺利的降生后自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至于手忙脚乱。所以本着为孩子好的原则,会买很多好看且昂贵的物件。但是,不一定都用的上,奶瓶就是其中之一。
比起奶瓶,提前将母乳喂养的知识放进待产包更为重要。而为了能顺利的开始母乳喂养、有效地进行哺乳,大多数妈妈更需要的是正确的哺乳资讯,需要身边的人给予支持及鼓励。
事实上,待产包不需要装很多,能帮助妈妈和宝宝顺利开启母乳喂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