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安徽省网上家长教育学校 >地市风采 >县级网校 >石台县 >新闻热点 >浏览文章
三十六年扎根环境艰苦的山村学校,有时一人独守一校,从青春年华到花甲之年,石台县六都中心学校教师邵晓芳用数十年芳华,忍受寂寞,潜心执教,谱写了一曲乡村教育人扎根基层、固守清贫、教书育人的赞歌。
扎根山村,固守寂寞
1983年2月,24岁的邵晓芳被分配到石台县万觉岭教学点任教。开学前一天,邵晓芳独自带着生活用品到学校时,眼前的校舍让他愣住了:教室和卧室窗户光秃秃,没有玻璃,寒风从北窗进、南窗出。厨房是低矮的土墙屋,墙体没有粉刷,里面又暗又湿,一墙之隔就是一户农家的老式厕所,又脏又臭。山区二月依然寒冷,站在破旧的教室里,被寒风扫面的邵晓芳虽然有思想准备,知道这个教学点条件艰苦,还是不禁在心底打了一个寒战:这就是我将要工作的地方了。
在杂草丛生的校园转了一圈后,邵晓芳没有让自己沉浸在感慨中,而是决定行动起来。他赶回家从家里找来塑料布把窗户全部钉上,抵挡风寒;清理校舍、操场……第二天学校开学,全校仅有的十几名学生前来报到,一二年级复式班开始上课,年轻的邵晓芳迈出了扎根山村教育的第一步。此后,邵晓芳白天教学,夜晚就独自在学校的卧室里备课写教案,有时乘着月色到学生家家访。
一年后,由于工作需要,邵晓芳被调到鱼龙小学任教,并担任小学负责人。2002年9月,邵晓芳被调至芳村村小任教,兼任学校负责人;2007年2月,邵晓芳被调至银堤村小任教,兼任学校负责人, 2015年9月,邵晓芳又去了别人不愿去的最偏远教学点启田小学执教……工作三十六年间,邵晓芳先后多次调任。每次调动,无论生活多么不便,邵晓芳都二话不说,背着行李就去上班。山区的学校条件都很艰苦,教学点又是一人一校,邵晓芳都能忍受寂寞,默默坚守,潜心执教,无怨无悔。
勤俭办学,无私敬业
邵晓芳是农村的孩子,出身贫寒,在担任学校负责人时,不忘本色,勤俭办学,恪尽职守,为改善山村办学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6年,邵晓芳在鱼龙小学任教时,学校改建,学生没有教室上课,另一村仓库可以临时借用,邵晓芳就和学校另一位老师自己动手把课桌椅搬运到仓库里上课。从学校到仓库有两里多路程,还要过一道木桥,但邵晓芳和同事硬是一趟又一趟的把所有课桌椅搬过去,没有耽误学生按时上课。教室改建好后,他们又一趟趟把课桌椅搬回来,没有请一个工人,没花一分钱。新教室窗户没有安装玻璃,黑板没有刷漆,邵晓芳利用周末和午休时间,一个人把教室里所有窗户玻璃安装好,黑板刷上黑漆。
在银堤小学执教的几年里,每年暑假学校都搞建设,为确保工程质量,邵晓芳如实填写施工日志,牺牲了众多休息日,没拿一分钱补贴。
三十几年来,邵晓芳坚持按时到校,无论大雨滂沱、大雪纷飞,都没耽误学生一节课。无数个日子,邵晓芳总是迎着朝霞曙光,带着微笑和饱满的精神,第一个走进还未苏醒的校园,开始一天繁忙的工作;又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带着欣慰与倦意,最后一个离开校园。
爱生如子,倾心育苗
春风化雨育桃李。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邵晓芳对待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倾心付出,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精心关照。
以前村小和教学点没有食堂,邵晓芳总是早早来到学校,烧好开水,生好火桶,让学生喝上开水,吃上热饭。
山里多有小河,每逢雨季,河水上涨,学生上下学就很困难。在芳村小学任教期间,有天上午突降大雨,午饭时毛屋组一家长来到学校告知邵晓芳,回毛屋组的一条河水上涨了。邵晓芳立即和这位家长一道领着毛屋组的六名小学生回家。到河边时,山洪已淹没了引桥,如果不及时过桥,水势越来越大,学生就没法过河了。邵晓芳决定背学生过桥,洪水没过了邵晓芳的膝盖,他小心翼翼,一趟、两趟、三趟……终于把学生全部安全送过桥。回到学校,由于下午有课,邵晓芳就穿着湿漉漉的衣服和鞋子,上了一下午的课。家住学校旁边的一位老人向邵晓芳竖起了大拇指:“你真是一个好老师!”
勤学乐教,硕果满枝
邵晓芳无论在哪所学校任教,都认真上好每堂课。在教学上邵晓芳勇挑重担,他总是安排自己带难以管理、成绩弱的班级。多年来邵晓芳一直担任复式班教学工作,教学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他总是利用晚上时间,挑灯认真撰写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动静搭配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业批改一丝不苟,严谨细致。
凭借多年的复式教学经验,邵晓芳撰写的论文《减少复式教学干扰的思考》在县级论文评比中获奖;个人也先后获得县、市、省、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先后荣获“最美石台人”系列之“最美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安徽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所教的学生不少走出大山,在一些行业崭露头角,成为单位中的骨干力量。
三十几年来,邵晓芳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上,认真负责,无论在哪所学校执教,都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和同仁的好评。他用个人的坚守,点亮了农村孩子的希望;用青春的奉献,让乡村教育事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