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安徽省网上家长教育学校 >地市风采 >县级网校 >潜山市 >新闻热点 >浏览文章
“原来,缅怀先辈的方式,也能如此有滋有味!”假期的归途中,新闻传播学类专业2024(6)班的贾婧怡在朋友圈中打出了这句话。识野蒿于双龙湖畔,做青团于餐桌食堂,制粑粑于烟火灶台……3月30日至4月4日,安庆师范大学举办清明节系列活动,近百名学生于品尝中深挖习俗文化底蕴,于实践中寄托追思。
缓缓俯身下蹲,东苑第二食堂经理倪升涛用双手拨开杂草,捏住蒿草茎部,干净利落地将其摘下,他一边用手指轻捋叶片,一边向周围学生介绍:“蒿草叶片呈羽状分裂,背面长有白绒毛,兼具独特清香,大家采摘的时候,可别弄错了。”倪升涛直言,青蒿具有祛风消肿、解毒益肺等功效,春天食用对身体大有益处,希望学生通过活动能够了解蒿草特性与价值,亲手制作传统美食,体悟安庆清明习俗。
“正值清明,我们生科人厚植于土地的浪漫也融入了指尖传统美食的制作当中。”生物科学专业2023(1)班的赵欢欢率先认出大片蒿草,她用手机拍照记录野蒿的外形,同时,不忘“打卡”野蒿周边的生长环境。“时刻做好植物记录是我一直以来的‘职业病’,利用专业优势率先‘解锁’采摘任务。”
玫瑰花瓣、五角星、蝴蝶结……滚烫开水倒入米粉的瞬间,野蒿的清香裹挟着热气弥漫开来。学生们迅速搅拌,将米粉与蒿叶揉成柔韧面团,在保留传统制作工序的同时,赋予蒿子粑粑别出心裁的“造型”。贾婧怡拿起蒿子面团,搓圆、压扁、塑形,“安庆”字样的篙子粑粑在她手中“诞生”。“一改千篇一律的圆形饼状粑粑,我将安庆传统美食做成‘安庆’字样,希望清明习俗能够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焕发光彩。”贾婧怡说。
“艾草汁要慢慢加,少量多次。”“青团搓圆时力度放轻。”“包馅料时,记得旋转收口。”……食堂阿姨一边麻利示范,一边耐心叮嘱。计算机类专业2024(8)班的王梦茹紧跟阿姨指导,迅速上手,“以前我吃青团只图个口感,这次制作从揉面到包馅,每一步都乐趣满满。”她直言,动手实践中她不仅掌握了制作技巧,更在艾草清香里“触摸”到春天,领略到传统习俗的独特魅力,这个清明变得意义非凡。
从原材料的采摘选购到活动的宣传预热,食堂工作人员提前一周着手准备,累计于食堂窗口免费发放1200份青团,2000份篙子粑粑。考虑到学生人数众多,他们分时段引导学生领取,为了满足不同口味偏好,特意准备咸蛋黄和肉松两种口味的青团,以及糯米和大米软硬两种口感的蒿子粑粑。
据悉,每至清明时节,安庆师范大学食堂都会举办清明相关特色活动,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让传统习俗在校园里焕发生机活力。“识野蒿,制青团,沐春光,寄追思。”西苑食堂经理代振辉表示,希望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中领略安庆传统习俗的韵味,在采摘制作中表达对先人的缅怀。“未来,我们将持续丰富活动形式,挖掘更多地域美食文化,融入更多创意元素,让传统节日活动在校园越办越精彩,助力传统文化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