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安徽省网上家长教育学校 >地市风采 >县级网校 >无为县 >县区风采 >浏览文章
在无为县泥汊镇有一位美丽的乡村小学教师,从教27年来,她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潜心教学,乐于奉献。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市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她就是泥汊镇中心小学教师——李萍。
充实自己,成就教学梦想
打铁还须自身硬。为了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李萍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连续取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她还坚持读名篇名著,写读书笔记,记录工作中的点滴收获,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教育刊物发表或获奖。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全县首次推广汉语拼音直呼教学,由于是新事物,当时没有老师愿意接下这“烫手山芋”。李萍毛遂自荐,勇挑重任。面对家长的质疑、同事的怀疑,李萍暗下苦心,不分昼夜,刻苦钻研,对着镜子做口形,依照要领反复纠正舌头的位置,根据发音找感觉,终于摸索了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在全镇汉语拼音公开教学时,受到县、镇教育主管领导的高度表扬。
肯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接受新挑战,一直伴随在李萍的教学生涯。即使现在年龄较大,面对教改的新形式,李萍也没有退却。学校开设“班班通”,对于年龄偏大且无电脑基础的她来说比登天还难,李萍弯下身子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不断请教,不断摸索……现在她不仅能熟练使用“班班通”白板教学,还能融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用电脑制作课件承担公开课,成为学校教师学习的楷模。
拳拳爱心,滋润莘莘学子
李萍长期担任班主任,一直坚持做到“四心”(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泥汊中心小学地处集镇,独生子女多,部分学生纪律松散,时常逃课上网。她就经常找学生谈心、分析、讲道理。一大批“问题学生”发生了很大转变,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她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班上有个学生父母离异,母亲离家出走,跟随父亲生活,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她得知情况后主动拿钱为孩子买来了学习用品,并上门帮他补课,经过她的精心努力,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明显得到改变。有一次,班上的叶宇浩下课时不小心磕破了头,她就用弱小的身躯把他背到医院,并付了医药费。该生的父母知道后,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说:“李老师对待学生,比我们做父母的还要亲。”
她的爱心感动了一位位家长,每逢开学遇到转学生,总是争着往她班送。她教的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学习气氛浓厚,“小雷锋”层出不穷,多次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县优秀班集体。
倾情关注,温暖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农民子女教育一直是农村基础教育中的老大难。“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有的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有的思想品质也存在很大障碍。李萍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每学期开学,她对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摸清全班留守儿童的情况,逐个建立档案,造册备查。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她还经常带领老师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生活技能的培训和行为规范的教育,经常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学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后,她每周安排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一次,每个月让孩子和父母网上视频聊天一次。她经常与孩子谈心,陪他们学习、做游戏……每当班上有留守儿童过生日,她都会送上一份小礼物,并邀请其他同学参与到生日活动中来,让每个同学都来关心、关注这些留守儿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还给他们讲励志故事,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每逢节假日,她就主动上门家访,宣传预防溺水等安全工作,给他们辅导作业,她常说:学生的安全是我工作的核心。
爱岗敬业,甘当孺子牛
自踏上教育岗位以来,她处处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不知疲惫地耕耘在农村教育的百花园中。她用全部的热情和爱心浇灌着一棵棵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忱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为了学生,她起早贪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献给了学生,她嗓子哑了,仍循循善诱,她身体病了,仍孜孜以求。
1993年,她的身体不堪重负,病倒了,住进了省立医院,做了两次大手术,并且切除了一个左肾。休息不到一个月,她就拖着还未痊愈的疲惫身体走进了校园,站上了讲台,校领导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1998年,超负荷的工作再次把她压倒,她又做了第三次手术。而她休息不到两个月,又毅然走上了讲台。
2005年命运之神又和她开了个玩笑,她再次住进了省立医院,做了第四次手术,躺在病床上,这次她落泪了,她哽咽地说道:“教育就是我的生命,我离不开那些孩子啊。”2016年又因病在上海做了手术,病假没休完,她又主动到学校承担起自己的教学任务,她舍不得她的孩子们呀!
李萍在自己的工作总结中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的老师感到不解,觉得我太辛苦,太执着。而我总觉得只有每天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看到他们的笑脸,心里才感到踏实;只有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嬉戏玩耍,陪伴孩子们学习,教给他们知识,才感到生活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