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家长学校logo
家长课堂

您当前位置:安徽省网上家长教育学校 >家长课堂 >科学教子 >学龄前(3-6岁) >浏览文章

“手机” 成为“新型毒品”,正在一步步摧毁孩子!烂局该如何破解???

时间:2020年06月12日     来源:安徽省网上家长学校

如今,手机已经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很多危害。

 

且不说我们成年人个个都在向“低头族”发展,连几岁的小孩子都在慢慢成为“手机依赖”的一份子。

 

手机成瘾的危害众所知周,它与药物成瘾一样,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一旦走上歧路,沉迷于网络,后果不堪设想。

 

对生理的危害且不多说,最严重的是对心理的危害。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容易使人变得心理孤僻,恐惧于现实社交,变得不善言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社交能力和精神状态,进而影响工作、生活等。

有一句话说:“世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当沉迷于手机时,人们很容易忽略身边的人和事,使沟通双方的关注点不一致,造成面对面社交困难,影响人的情感发育,包括亲情、友情,甚至对待爱情的态度都会变得冷淡、寡薄。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孩子,长大后工作不求上进、现实生活中没有知心朋友、爱情多挫折、对待父母的态度更让人心寒,啃老、打骂虐待父母,都是典型。当然,这是网络成瘾较为严重的一些例子。在我们身边,更多的是沉迷于网络,但还不至于成瘾的孩子。

 

那么,我们该怎么纠正或预防?

 

原因

了解手机成瘾背后的原因,是解决孩子沉迷网络的重要内容。孩子沉迷于网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必须了解:

1

当代青少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比父母这一代人成熟得早,这与他们从小就是“电子化土著”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他们一出生就处在互联网的社会里。

 

正因为这些网络,他们从小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心理成熟得早。某些青少年时期的特征应该在高中时期显现,但有些孩子初中就开始出现了。孩子从初中开始,逐渐进入青春期。

 

这时候的他们独立意识慢慢增强,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强烈的成人感,不喜欢被约束,觉得自己可以为自己做主,自己可以解决问题。

 

但事实上,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他们在生活上依赖性还比较强,认知水平还比较低。这时的他们,如果没有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就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不与父母沟通。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叛逆。

 

孩子网络成瘾跟青春期发展特点是分不开的。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具有主观片面性,他们渴望成长,希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但因为种种方面的制约,会使其产生挫败感,甚至导致压抑、敏感、暴躁的情绪等。

 

手机可以让他们沉迷于自己的虚拟世界,暂时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这是他们情感发泄的一种途径,而手机也成为了他们内心的一个“避风港”。

 

在手机世界里,他们可以寻找更多的认同与交流,从而获得了比在现实中更愉悦、肯定的感受。

其实,这是他们逃避现实和退缩的一种方式。

2

根据调查显示,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更加敏感,可能在面对面交流中表现出更多的退缩反应,而在网络上的文字表达方面却比较擅长。

这样的孩子可能内向、自卑、敏感等。

 

他们出于种种原因,很难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或者得不到周围人的关爱、关注、认可,便在网络中寻找自身价值。

这些孩子可能是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也可能被父母粗暴对待过,或者经历过人际交往的创伤。

 

这样的孩子,需要关心、需要信任感、需要深入的沟通。

 

相比来说,他们更容易摆脱手机依赖,因为他们沉迷于网络的初衷还是希望在现实中获得想要的东西。

 

如果现实中得到满足,自然就不会在网络中寻求满足。

3

青少年缺乏家长的指引和管教,甚至缺少父母的关注,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经历:

 

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不打扰家长自己的活动,就会让孩子长时间地观看电视、电脑、手机。这种行为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屏幕依赖”。

 

青少年在自控力不足的情况下,家长不负责任,任由其玩手机,是造成他们手机成瘾的诱因。

4

当前手机功能的拓展和使用的普及给了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娱乐、通讯的机会;其次,学校与家长、孩子的联系也多以手机微信等为主,且一些学习方式逐渐电子化,学生“被迫”与手机为友。

 

且如今手机已经是每个人必备的电子产品,沉迷手机已经是个普遍的情况,人们难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社区提供给了青少年更多的“角色扮演”机会 ,促进了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他们可以在游戏、其他网络娱乐中参与多人活动、沟通,这本身就可以给他们一种现实中难以获得的自我存在感、价值感。

 

解决策略

1

要想真正防止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正面的引导必不可少,不能只靠一味的反对、控制等,毕竟青少年的叛逆期不可忽视。

 

家长可以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看待电子游戏,可亲身参与到青少年的实际游戏过程中。

 

一方面可以多了解孩子玩手机游戏的心理状态,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从而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家长可有效控制游戏时间,并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

 

如今很多青少年追逐的“网络文化”,是很多家长不知道甚至难以理解的。比如“二次元文化”、“丧文化”、“王一博”、“王者荣耀”等。

 

你不懂、跟不上他们的脚步,怎么能要求他们听你的话?

 

家长经常纳闷:“手机有什么好玩的,能无时无刻离不开它?”但这些内容就是让孩子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也拉开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

 

所以当家长批评孩子或和他们交流时,换来的总是沉默或“不跟你说了,你又不懂”。

 

这就需要家长深入青少年的网络圈子,去了解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的内心,进而才能和孩子产生共鸣,进行深入的沟通。

 

据调查,在美国有 64% 的父母认同游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作用。因此 86% 的父母同意孩子购买或租借游戏,甚至每周至少空出时间陪伴孩子玩游戏,他们认为游戏时间可以让家庭充满欢乐与温馨,也是与孩子无障碍交流的好机会。

 

同时,与孩子进行游戏是一种很好的监控手段。

 

此外,在美国父母的赞同声里,97% 的父母会监控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有效阻止孩子对游戏的沉迷。

 

对于美国父母的做法,我们可以加以借鉴,并不要完全阻止青少年对游戏的向往。

 

家长要重视对于青少年手机游戏内容的选择,因为对于电子游戏来说,不论是向上的内容还是负面内容,都是一种游戏的形式和代码,真正影响到青少年心理的是游玩过程。

 

因此避免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的有效手段,是家长的共同参与和适当的引导。

2

中小学生过度沉迷于手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生活活动的匮乏。

 

孩子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有趣的活动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做,难以找到“自我价值感”,于是只好在手机里找乐趣。

 

这不仅需要学校加强校园活动的建设,还需要家长多带领孩子参与实体活动,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快乐,找到兴趣点,感受到“价值”。丰富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其他兴趣,还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解决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的关键是让青少年不再沉迷于虚拟世界,找到生活的重心,回归现实生活,并积极参与社会交流活动等。

所以,让孩子多参与“社会性”的现实活动很有帮助,比如去做志愿活动、做家务劳动、参加家庭聚会、郊游活动等。

3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思想和心理都没有完全成熟,认知水平有限,对很多事情没有辨别能力。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接受到正确的思想理念。

 

要让青少年认识到手机依赖、沉迷网络的严重性,然后再帮助他们努力控制。

但是这种沟通一定是深入的、涉及问题实质的,且建立在与孩子平等交流之上的。

对于完全不听老师家长“引导性建议”的小孩子,可以适当使用强制性手段,强迫他们自律。

 

可以具体要求他们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手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控制等。比如,只允许孩子每天玩一个小时的手机等。

4

国家加强对网络和游戏的监管,是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重要内容。
手机游戏的内容,应当区分年龄级别,防治青少年接触不健康的游戏产品。这些内容,这里且不多说。

 

最后,如果青少年对手机游戏成瘾已到了自我调控无法奏效的程度,且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沉迷于网络虚幻之中时,家长要提起警惕,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

 

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家长可以通过专业人员摆脱手机成瘾状态。孩子的很多问题是从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幼儿期养成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出现问题,家长难逃其责。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心、尽力地去引导、纠正,是最好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