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06月15日 来源:中安教育网
2021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围绕“减教培”和“减作业”两大主线,对整个教育行业进行了新一轮整改。对于师范院校或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而言,教培机构本是他们职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选项,如今在这一形势下,不少即将毕业和已经毕业的师范生不得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政策出台,师范生面临就业困局
“就很突然,但我也明白不完全是我个人的原因。”去年12月,合肥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杨同学所兼职的教培机构北辰教育在“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下进行了规模缩减,近六成员工遭受裁员,杨同学也是其中之一。即将毕业的她不得不在新形势下重新考虑职业道路问题。
据教育部统计,202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1076 万,将创历史新高。而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下称《报告》)中显示,教育/培训/院校行业2021年第四季度CIER指数为2.41,环比下降约69%,同比下降约85%。
攀升的毕业人数和骤减的行业需求直观展现了2022年教育市场沉重的求职压力。
据了解,安庆师范大学2022年春季双选招聘会吸引了来自江苏、上海、浙江等多个省市共152家用人单位,552个职位。其中教育系统18家,包含合肥、安庆、蚌埠等市的初高中学校及非学科类教培机构。
以往教培行业占招聘岗位的一半以上,受双减政策影响,本次招聘会上,只有寥寥可数的十几家。其中励步少儿英语的招聘岗位已经调整为戏剧教练、益智教练、口才教练等,且他们对高层次、全方位、多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明显。
政策的落地加强了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同时也给应届师范生在求职时在能力门槛、学历门槛、岗位需求门槛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双减”意见的提出,师范类大学生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或许就是如何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站稳一席之地,处于不败之境。
教育行业“提质增效”,人才培养“创新升级”
“双减”表面上对校外培训机构雷霆出击,实际上对学校教学体系、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情形下,不只师范类专业学子需要积极求变,师范院校和民办学校也在同步进行“提质增效”,“创新升级”人才培养方案。
“双减之后,教师工作内容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这也确实会使部分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增大。”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校长吴燕介绍。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学校会通过寒暑假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常态化微培训等形式,加强培训力度,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我们希望教师们能在活动和培训中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把在活动和培训中总结到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吴燕表示。
而“双减”带来的变革,也正在影响着师范生的培养。
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吴云助告诉记者,基于“双减”,师范生教育加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设计与评价,包括教学评价、学校评价。二是在主教学科外,鼓励师范生多一些自主探究的兴趣爱好,一专多能。
同时,国家对于师范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2022年1月1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保证2022届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学校任教。
“我们也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手机信息、APP等有效途径,及时公布并有针对性地推送用人信息及人事招聘政策,做好师范生就业岗位选择与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吴云助介绍。
目前“双减”带给教育行业及其工作者的影响短期内可能存在诸多结构化矛盾,但从长远来看,让教育回归到学校,让优质教师带动教学质量,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师范生积极求变,寻找就业新出路
由于“双减”政策对教培行业的影响割减了学生一项可以“慢就业”的重要选项,许多应届师范生不得不和教培裁员的业界“大佬”、往届“二战”的考生一起加入考编大军。
“‘双减’后相关部门鼓励优秀的教培行业老师回归学校授课,意味着大批人员将涌入考编大军,这些名校毕业又有教育经验的老师也要来分一杯羹。”安庆师范大学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22届应届生孙泓告诉记者。
受教培裁员而“失业”的杨同学也认为:“以前觉得没必要一定去考编或者考公,也是因为政策下来了,让我意识到体制内还是相对稳定一些。”
在考编竞争增加的同时,孙泓还面临着学历上的劣势。“比如我所在的城市芜湖只是一个三线城市,但公立中小学教师招聘基本要求是拥有211/985硕士学历,或者是几年以上优秀教师经验。所以我们这种非一流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生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就更不占优势了。”她说。
除了考编,“学历避险”也已成为师范生重要选择。这不仅是“双减”的影响,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教育部发布2022考研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2021年报考人数377万人,增加了80万人,增长率为23%,再创历史新高。
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7级学前教育的邵玉婵就选择了考取杭州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学历背景。“首先,我觉得本科阶段的学习无法满足我对自我提升的追求。”邵玉婵解释,“同时也是想通过去大城市、好学校读研的经历,争取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
在“双减”带来的震荡中,有人目标明确,也有人踌躇不定。
在结束了大四的校外实践实习后,安庆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的魏文忙陷入过一段时间的迷茫。“那时候已经是11月底了,也来不及准备考研,对于考编还是考公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想法。”魏文忙回忆到,但因为大学四年在学生组织的任职经历,他在老师推荐下报考了省委政府的管理岗。他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迂回”和“自我沉淀”的办法。
而在就业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学生会更倾向于选择对与自己教学理念相契合、对自己教学能力有锻炼的单位。
李欣彤是西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是当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在安徽省招收的两个公费师范生之一。经过大四的实践学习,她最终选择了合肥市行知中学。虽然也收到了省示范高中的offer,但她认为,好的工作环境能带给自己职业信念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比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更重要。
同时,贴有“00后”“斜杠青年”标签的李欣彤也不满足于初中老师这一单一身份。她还和室友在B站上开通个人自媒体账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地理知识科普和地理相关考试的经验分享。“我认为媒体平台上的教学可以兼顾实用性和娱乐性,也算我对课程设计的一种探索吧。”她认为,线上教学兴起和自媒体的发展不仅给予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给予了教育从业者自我展示的平台。
“双减”之下应届师范生需看清优势,摆正心态
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师范生竞争环境更加恶劣;但另一方面,经过四年系统化培训的师范生在也会因出众的专业技能获得更多机会。
例如,由“双减”带来的学校各项服务增加,可能会造成教师数量的缺口;同时政策对于音体美等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的重视,也会使有这方面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据了解,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已根据政策文件第25条规定:“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邀请在校大学生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进行素质拓展课程的开展,课程涉及编程、书法、手球、戏曲等。
该小学负责人谈到,师范生的优势在于其在师范阶段有经过教学技能的培训,一般又是在学校进行实习,在“实践+理论”的双重培养下,到校任教能够快速上岗。换句话说,师范生作为科班生,其系统化的培养模式是一大优势。
虽然单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而言,只要是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聘者,学校在进行选择时都不会有偏见。因为学校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养,不会刻意去纠结是不是师范生,而是会重点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养是否过硬,其综合表达能力是否突出等。“从当下客观的条件来说,当老师的不一定是师范生,但师范生还是更容易当上老师。”该小学负责人说。
“学生应该把思路放宽,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安庆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张向辉针对师范生就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举例,在非教育行业中,师范生也会因文字能力、沟通能力的相对出众,获得公司的关注和青睐,在文员、文秘、宣传、培训和销售等岗位有所成就。
“‘双减’对学生的就业肯定有影响,但影响会有多大,取决于个体自身。”张向辉说,“师范生要了解‘双减’政策的相关内容,明白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的意图和初衷,并尽早确定就业方向,及早调整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拥有幸福的未来。”
孙泓所接触到的同专业学长学姐有继续升学深造的,有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但大部分还是在民办学校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其实‘双减’只是让我们少了一个就业选项,并不会严重影响到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孙泓表示。
“行业政策的调整完善,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孙泓说,“但也有外界改变不了东西,那就是自己的能力和通过努力得到的‘筹码’。所以,作为一个普普通通师范生,我还是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