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02月09日 来源:大皖新闻
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5月,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安徽省眼健康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了到2025年,全省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的主要目标。我省青少年近视的现状如何?眼健康行动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关键词:探访
开学前医院眼科门诊爆满
开学进入倒计时,视力检查、配眼镜、换眼镜被很多家长提上日程。日前,记者探访了合肥多家医院眼科门诊,有不少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检查视力,门诊量也在逐日升高。专家提醒,近半年很多孩子的近视度数陡增,这和上网课、户外活动减少不无关系。此外,因学校视力筛查范围的扩大,学龄前儿童就诊量增加,弱势、散光等视力问题被及时发现。
2月1日上午,记者在安医大一附院眼视光中心候诊区看到,不时有试戴眼镜的孩子走来走去,验光配镜的医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快要开学了,她一大早就带孩子赶过来复查视力,没想到人那么多。
“这半年视力整体控制的还不错,左眼度数涨25度,这次暂时可以不换镜片,五一的时候一定要过来复查。”在做完检查后,医生给出了家长治疗建议。家长紧接着询问孩子的眼轴情况,得知眼轴没有变长后舒了一口气。
安医大一附院眼视光中心医生郑婕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眼健康,但也有一些家长对近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视力没有定型,一些孩子配镜时没有通过扩瞳验光,眼镜度数并不准确,再加上学习负担沉重、用眼不卫生以及配镜的不正规,因而容易造成眼镜更换频繁。”郑婕告诉记者,春节之后,门诊量有一个大幅的增加,一些孩子的近视程度比前半年快很多。她认为这和前段时间学生网课增加、疫情导致户外活动较少有一定关系。
低龄近视患儿出现增多趋势
记者注意到,就诊的患者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不过也有一些低龄儿童。
“现在确实有很多孩子还没上学就近视了,这和日常生活中的用眼习惯有关,希望家长能够提醒孩子少用电子产品,科学的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安医大一附院眼科主任医师封利霞透露,从就诊患者的年龄段来看,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增多的趋势,这和学校视力筛查覆盖范围变大不无关系,一些弱视、散光、远视的孩子都会被及时的发现。
封利霞说,她在门诊时常会接诊到三四岁的孩子,有的孩子是遗传因素导致的近视,有的则是因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我曾接诊过一个三岁多的小患者,这个孩子是奶奶抱着过来就诊的,看东西总是眯眼睛,验光发现已经近视500多度。”封利霞说,她刚开始考虑是遗传因素导致的近视,询问后发现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不近视,这个孩子从一岁多就开始看平板电脑,考虑是长时间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她建议,家长立刻停止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每天保持两小时户外活动。同时给孩子使用功能性眼镜控制度数。
不科学矫正当心视力越来越差
“7~14岁是近视的快速增长期,这一阶段孩子生长发育较快,课业负担相对较重,度数很容易快速增长。”封利霞强调,有些家长“放任”孩子近视不管,等到年满18岁做摘镜手术,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因为近视是不可治愈的,高度近视会引发很多眼病的并发症,比如视网膜变性、出血甚至脱离。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不给孩子看手机、电视就不会近视,这也是认识上的误区。“我曾接诊过一个孩子,家长说她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几乎从来不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这个孩子在诊室里都拿着书在看。”封利霞说,对孩子已经近视的诊断,家长有点不能接受。“确实有一部分孩子很少接触电子产品,殊不知长时间近距离的看书、写作业也会导致近视。”
封利霞坦言,还有一些家长带孩子做“视觉训练”来矫正近视,结果孩子的视力越“治”越差。“希望孩子们在新学期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家长最好能每隔半年带孩子做一次眼科检查,以免错过最佳矫正视力的时机。”封利霞强调,一旦出现近视,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验光检查,选择最适合的矫正方式。
关键词:现状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处于高位波动
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于600度),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是致盲性眼病重要原因之一。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我省每年组织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状况进行调查。监测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处于高位波动,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
“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等。”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处于高位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和家长对近视可能造成的眼部疾病危害认识不足,重近视矫正治疗,轻近视预防现象普遍存在。当前,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学习成绩甚于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沉重的课业负担致使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不足,加重罹患近视风险。
此外,儿童青少年普遍缺乏自主的视力健康行为和及早控制视力不良的健康管理意识,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缺乏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基本知识。电子产品泛滥导致不健康的用眼习惯普遍存在,经常熬夜、长时间用眼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用眼强度增大,造成视力低下。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全覆盖筛查、跟踪评价、科学矫治等方面尚有短板。”该负责人坦言,尤其是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学生长时间在家进行网课学习,缺少正常课堂秩序制约,相当部分学生不能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且居家学习期间的照明环境不完全适合读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童青少年用眼负担。
广泛开展儿童入园和毕业前的视力筛查
在加强眼科专业队伍建设方面,我省依托安医大一附院成立“安徽省眼科质控中心”,依托省儿童医院建立“安徽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依托安徽省立医院建立“安徽省防盲技术指导中心”。加强对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近视防治工作的质量评估和专业培训,指导各地落实《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按照规范路径提供近视预防、诊断和矫正服务,提高近视矫治水平等眼健康服务能力。同时,开展科研工作与流行病学调查,承接省级课题“儿童远视储备风险因素研究”,为全省眼健康政策制定、适宜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我省还建立了新生儿眼病筛查AI平台,覆盖全省19家医院,共筛查新生儿眼病12987人,检出异常3276例,眼病异常率23.89%,需治疗患儿皆通过双向转诊得到良好的治疗。
同时,我省努力拓展儿童眼健康服务。各地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和《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部分地区增加了与儿童年龄相应的其他眼部疾病筛查(儿童屈光、眼位异常等检查)和视力评估等工作,广泛开展儿童入园和毕业前的视力筛查,做到近视早发现、早干预。全省各地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主动根据服务内容改进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辖区内0-6岁儿童视力健康档案,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衔接,推进0-6岁儿童健康档案中儿童视力健康档案相关内容在儿童入学时完整、准确、顺利提取,并向教育机构移交。
持续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工作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工作,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2018年起,省卫生健康委在我省16个设区的市及2个直管县(市)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工作,2019年起监测内容扩展为近视、肥胖等学生常见病。2022年,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安徽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实现监测范围扩展到省内所有县(市、区),动态掌握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及危险因素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关注的是,省卫生健康委加强与教育、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进展,适时组织开展全省防控工作督导检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我省抽查了学校落实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要求情况,包括教室课桌椅配备、教室采光和照明等情况。共抽查各级各类学校1164家,检测学校604家,对117家存在问题的学校进行了行政处罚。
关键词:措施
中小学教室新学期全部更换护眼灯
新学期开学在即,今年蜀山区中小学的孩子们返校后,会惊喜的发现教室的灯已经大变样。这些长方形的灯打开后,光线恰到好处,光源也很稳定,可以确保坐在每个位置的学生都能感知到同样的光线。
“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冬天天黑得早,或者遇上阴雨天光线不好都要开灯,护眼灯就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视力。”合肥书蜀山区教体局电教馆黄浩老师介绍说。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普及,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趋严重。蜀山区按照国家、省、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要求,安排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为学生在学习场所更换符合最新国家标准的护眼灯具,覆盖区属学校全部2000余间教室。从2020年开始,蜀山区已启动区属各学校的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目前该项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区内所有中小学教室均已换上新灯具。
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是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的一个部分,不仅仅是教室,还有宿舍、图书馆等都做了灯光改造。除了灯光,学校还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采购一定比例的可调节课桌椅,每月或每周调整座位,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促视力保护
过去的2022年,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的学生们放学后和节假日多了两个锻炼的去处,成为他们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的首选。一个是在学校附近的翡翠湖公园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公园增加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综合体能锻炼场等多个运动场地。在翡翠湖公园对面,则新建了一个大学城体育中心,敞开式的格局里配备了各种适合小龄儿童锻炼的器材。
近年来,类似设在居民区和学校周边的体育锻炼场地越来越多,这也是合肥市保护学生视力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达到保护学生视力的目标。据了解,合肥市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工程。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根据规定,小学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初中阶段学校到2025年要做到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学校做到每天1节体育课或一次户外体育活动,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
同时,增加体育锻炼场地设施,构建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学生就近就便健身。做好大型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向儿童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不断提升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运动场所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双减”后作业减少睡眠时间增加
学生视力下降和学习负担过重有紧密联系,因此,实施双减后,也将大大有利于学生视力的保护。
据悉,目前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学习时间有了明确的规定,学校要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学校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
此外,学校还加强手机及电子产品管理。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采用纸质作业,不使用电子产品(平台)布置作业,家长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同时,还要加强睡眠管理。教育部门建议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扩大青少年近视防控监测和试点工作
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从今年开始,我省将不断扩大青少年近视防控监测和试点工作,依托省疾控中心以规范实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为抓手,加强全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建设,不断扩大监测覆盖面,强化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为各级政府制定近视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将积极组织专业力量,指导和支持学校开展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用眼护眼习惯。